本报讯(记者霍相博)近日,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就推进衡水湖生态保护修复,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、城建环保委员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开展实地调研。
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、水域、滩涂、草甸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湿地,也是全球8条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中“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线”的重要中转站。围绕衡水湖保护总体规划修编、湿地生态恢复等,调研组实地察看工作进展,听取有关部门情况汇报,并提出意见建议。
“近年来,通过实施湖体清淤等工程,组建专业监测队伍跟踪候鸟繁殖动态,衡水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良好成效。”调研组建议,应坚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线,以生态恢复为根本,采取生态补水、生态清淤、沉水植物种植、生态浮岛建设等措施,持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,提升对鸟类、鱼类栖息地的系统性保护水平,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工作,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